恭賀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學員榮獲動物行為暨生態學研討會壁報競賽優勝

  2014年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學員,以課程中所進行「面天樹蛙雄蛙重疊鳴叫對雌性選擇之影響」的實驗結果,參加今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研討會壁報競賽,獲得行為與生理生態學組優勝。該小組的研究發現對面天樹蛙雌蛙而言,鳴叫聲中雄蛙聚集程度比鳴叫長度來的關鍵。參與此實驗的學員包含中興大學王露翊、劉倩彣、張家語,及清華大學辜昱嘉同學。為配合實驗動物的活動時間,學員們實驗期間必須日夜顛倒,但過程卻是難忘的回憶。想成為生態學家的你,千萬不能錯過暑假最精采的田野技術課程!

 

圖片說明: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學員王露翊,於2015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研討會會場講解海報。

 

兩岸兩代生命科學家齊聚南投蓮華池 (2010/9/17)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為傳承生態科學及野外調查技術,邀請兩岸頂尖科學家,在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舉辦第一屆「台灣田野生物研習營」,主講者包含台灣地區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文雄博士,以及大陸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博士。

  林業試驗所指出,國內年輕一代的生態學者極端企盼聆聽院士級科學家暢談兩岸生態趨勢,年輕學子更想與各院校生態同好徜徉於山林間學習,更想親身體驗生態學家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因此林試所積極籌劃結合兩岸頂尖科學家授課的田野調查與生態研究相關研習活動。今夏8月16日起共10天,是第一屆的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Taiwan Field Biology Course Workshop, TFBC),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李文雄院士領銜,召集林業試驗所、東海大學生科系、彰化師大生物學系、靜宜大學生態學系、清華大學生科系的教授學者們,帶領來自台灣各地14校共30位對生態有濃厚興趣的學子,一同在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教學。

  研習會的課程內容多元,包括介紹如何調查森林鳥類、兩生爬蟲、蜘蛛、昆蟲、魚類、水生昆蟲、藻類、以及植群生態,並介紹各類生物如何進行多樣性分析與統計,另外還邀請大陸最年輕的院士張亞平博士,介紹大陸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現況。野外實作將深入蓮華池研究中心轄區內的天然林及人工林樣區、設置地棲動物掉落式陷阱、以攀繩技術上升到樹冠層觀察各種生物、水域生物相調查等。待習得各類技能後,學生們必須親自在山林間尋找問題,進而設計實驗來驗證並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如何以科學方法來進行生態研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在學校上課很少教到卻又非常重要的一環。

  蓮華池研究中心主任黃正良表示,本次活動由頂尖學者帶領國內各大學的菁英學子,在蓮華池傳承如何進行生態學的研究,而該中心轄區擁有台灣低海拔少數保存完整的天然林,孕育多樣且豐富的生態環境,是個進行各式生態研究的良好環境,也是培育未來生態學者的理想場所,這一趟行程必定讓每位參與者滿載而歸!

田野技術_蓮華池_20100816.jpg

圖片說明: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與會人員於蓮華池研究中心合影。
全文摘錄自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http://www.tfri.gov.tw/cht/board_activity_in.aspx?nid=2497

式微的學門 不滅的熱情


◎ 李文雄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是二○○五年成立的新單位,原本沒有自己的空間,以往中心的行政辦公室及部分動植物標本是放在所謂的「黃樓」。因為本中心預定在去年十一月將行政室及分散在數處的實驗室搬到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院方對黃樓的使用做了新的規劃。由於黃樓是本院的歷史性建築之一,為要恢復其原貌,並改善視線以減少交通事件,院方計畫拆除後來延伸加蓋的部分,而這部分剛好是置放植物標本的空間。復原後的黃樓將做為院方檔案儲存,因目前放檔案的是棟違章建築,需要拆除。剩下空間將讓在地下室辦公的行政人員遷入。因為預算關係,整修黃樓需要在去年年底前開始進行,使得標本搬遷的時程急迫,讓標本館主任彭鏡毅博士遇到不少困難。

  經過數次標本遷移會議後,決定將放在黃樓的植物標本遷移到白樓的地下室,與其他的植物標本放在一起,並將動物標本遷移到細生所的六樓,與其他的動物標本同在一棟樓內。這個安排比以前好。在中研院,空間是一大問題。比如,應用科學中心等了十三年才有個家,上個月搬進新建的跨領域大樓,本中心能在成立不到九年,就可以把辦公室及實驗室搬到該大樓,感謝院方的照顧。

  中研院一向重視標本典藏,翁啟惠院長曾親自關心標本收藏的狀況。本院每年固定提供額度不小的經費,供標本館運作。自二○○七年起本院有「數位典藏」的計畫,涵蓋動、植物標本在內。可見中研院重視標本典藏。

  楊平世教授於十二月二十五日自由時報投書中提到,台灣生物分類學家變成瀕危物種,本人有同感。一個解決之道,是在分類學的研究上,引用新科技。我是學應用數學的,起初做演化研究時,做的是理論與分析別人的資料,後來設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合理論與實驗,做出一些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下一代人才。比如,幾年前,我得知東海、彰師大、靜宜、中興及清華等一些教授每年合辦田野生物學夏令營給他們的學生選修。我覺得這課程很有意義,因為台灣現在很少年輕人對野外實驗有興趣。因此,我請他們加開一個全國性的課程,每年所需經費,我會與他們一起努力籌備。有益的事都會有人樂意幫忙,林試所不但提供場地,也補助一些經費。此夏令營已舉辦了四年,已建立口碑。

  謝謝外界人士的關心與指教,也期望一起為式微的學門培育下一代。

原文於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刊載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743965